close

片尾曲/結緣茶

 

 

 

 

 

 

 

 

 

 

片頭曲/走過好味道

民國26年,台南縣佳里鎮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家裡,林聰奇與謝足來到了這個人世間。鎮上開始有人被徵調前往中國戰場當軍伕,戰爭的氣味漸漸地滲入了這個純樸而熱鬧的小鎮。那是個物資缺乏的年代,艱困的生活考驗著人心。林家與謝家分別面臨著不同的生活困境。

林聰奇的母親在生下第二個女兒時因為難產而過世,那年林聰奇才七歲,父親不久之後又取了新的妻子,漸漸沈迷於賭博,家道低落,在親戚之間也抬不起頭來。聰奇還記得小時候常去天主教的碾米廠領受救濟品。小小年紀的他當時發現竟然有跟自己完全沒關係的人也願意對陌生人持續不停的付出,這種捨得的情懷在林聰奇當時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一顆善的幼苗。

十四歲的那年,林聰奇的父親受了風寒,吃了感冒藥之後,誤飲私釀假酒驅寒,因而喪命。當時家裡連幫父親辦喪事的錢都沒有,只能草草地透過團體公葬的安排,讓父親入土為安。接下來親戚間推諉安養責任的過程,讓林聰奇飽嚐人間冷暖。

林聰奇在佳里鎮金唐殿前的菜市場裡,找到一份在油湯攤裡打雜,日薪一元的工作。好心的老闆讓林聰奇住在家裡,每天早上三點多就得起床工作,挑水擔輪炭做清潔工作。隔年,才十五歲的林聰奇就開始幫忙切菜下湯,當時他的手藝都是透過他一雙眼睛偷學來,他煮的飯不僅份量比一般人多,而且還因為特別好吃,而被市場裡壽司攤師傅指明要林聰奇煮的飯。

過年時節,村里街頭防宵小時,個頭不大的林聰奇還得代替老闆去「顧更」,當村頭村尾一家人團員相聚的時刻,他只能蜷縮在那用稻草竹架臨時圍起的守望亭裡幫大家的「平安」守夜。當時常常睡眠不足的他,還記得一隻手指在切菜的時候被切掉半截,當下卻感受不到身體上的痛楚,他只想趕緊完成今天的工作,好好的把今天給過完,然後能夠在天亮前躺在床鋪上睡一下,他就能心滿意足地帶著笑容入睡。

謝足的家世比起林聰奇來說更為坎坷,不僅雙親早年身亡,寄人籬下的日子更是難熬。

謝足的身材高大卻身體孱弱,在叔叔的魚丸店裡大小雜務讓她常工作到昏厥,也因此種下往後大小病纏身的後遺症。或許是因為提早面對大人的世故,謝足並不多話,但心裡卻一直都有自己堅定的看法,她常說「言語輕微沒重量,但說出口,就沈重壓心底。」(這句話好像是她聽上人說的。當時謝足反觀自己過往對別人高道德標準的嚴厲,常說出很重的話,也許無形中傷了別人,所以在晚年走進慈濟聽了上人這句教誨後,她銘記在心,性格也才變得柔軟)所以她這輩子只要說出口的話,就像諾言一樣沈重,一無反顧。對於婚姻她也抱持著同樣的看法,當時在市場裡面有許多人都對外貌姣好的謝足有興趣,但謝足心裡卻只看到那個勤懇的同齡少年林聰奇。她好奇著,為什麼那個少年那麼苦,還能時時刻刻笑得出來?

兩人在十九歲的那年,決定攜手走過一生。

結婚是為了想要多一份力量,年少的林聰奇心裡是這樣想的,然而他卻不知道,多一個人就多了一份責任。林聰奇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應部隊徵召入伍,當時八二三砲戰剛打完,金門島上一片破瓦殘壁,亟需重整。兩年的兵役,林聰奇沒有回家,不識字的他也鮮少給謝足隻字片語。家中的生計,就靠謝足帶著不足一歲的女兒林麗美維持著。

謝足白天在各式各樣的農事中打雜工,夜裡則挨家挨戶地穿梭在街坊鄰居家裡寄賣醬菜瓶,辛勤終日仍然無法獲得溫飽,必須每日到人家田裡找尋殘餘的菜梗或野菜回家。林聰奇退伍之際,一個同梯退伍的小琉球人邀林聰奇到高雄跑船,這對於當時急需金錢的林聰奇有很大的誘惑,然而分離兩年的夫妻之情,讓林聰奇無法再拋下妻女,遠赴重洋。

林聰奇回鄉後,在台南佳里鎮嘉福里胼手砥足地開了一家小雜貨店,看起來一家生活就要安定下來時,謝足卻染上怪病,背上長了膿瘡臥病不起。林聰奇除了做生意之外,還得四處求醫,家中積蓄幾乎全都耗費在謝足的病上。此時,甚至有人對林聰奇建議不要在花錢在這無底的坑洞中,讓謝足隨命而去,在那個醫療不發達的年代裡家家戶戶常有人因病而逝,鄰人的建議也不足為奇,尤其見林家如此貧困,此建議也無非出於善意。然而林聰奇堅持謝足好好一個美妻嫁入林家,豈可因為家中貧困就虧待看輕謝足的一條命。

林聰奇耗盡家產,省吃儉用,四處借錢終於把謝足的命給撿了回來。

謝足接連地替林聰奇生了四個孩子。林聰奇的兵役與謝足的病痛,讓第一個孩子與第二個孩子之間相差了五歲。林麗美,這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差點因為營養不足與疾病而夭折的孩子,注定在未來要替家裡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謝足一心想要離開台南佳里,往高雄發展,除了想要擺脫佳里親戚對於林家的冷言冷語,也期待著在大都市裡面做生意,可以賺多點錢來還之前欠下的鉅額債務。當時林聰奇猶豫於是否要離開故里前往高雄發展。他還記得二十四歲那年舉家遷往高雄大港埔賣鹹粥的那段往事,一家人不僅病痛不斷,而且還飽受在地人排外的困難。返鄉後,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才把這雜貨店的生意經營起來,雖然總是有很多顧客賒欠帳款,鄰里之間的情誼讓林聰奇一直沒辦法硬下心腸一一討債,但是家裡卻常窮到連下一頓飯的錢都不知道在哪裡。一直到有一回,林聰奇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牽著牛的有錢阿舍連一包煙的錢也不願意先還給他這個窮苦人家,林聰奇這才意識到,如果待在這個唯利是圖的地方繼續下去,如果不鼓起勇氣往外發展,他永遠都無法賺到足夠溫飽的金錢,此時的他,無疑是對於台南在地人的人心有了很深的感慨。加上謝足一直認為往高雄地區發展,對於一家人的未來都好,三十歲出頭的林聰奇決定帶著一家人再度冒險離開熟悉的台南佳里。在那之前,林聰奇一家仍舊背負著沈重的債務,他知道他不能就這樣離開「跑路」,他一家一戶地拜訪,讓這些鄰居朋友瞭解自己償債的決心。往後的日子,林聰奇也果然信守他的承諾,即使日子再艱苦,他絕不欠任何人利息錢。

林聰奇在弟弟林豐二的信口建議下,選擇在高雄三民區的本館當作一家人重新出發的起點。沒想到一到本館,就發現「一筆安天下」的弟弟林豐二不僅沒打理好林聰奇一家人的未來,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著落。就在那風雨飄搖的夜裡,林聰奇一家人在鄰居的幫助下留了下來,開展在高雄的新生活,然一連串的挑戰接二連三的發生,不僅謝足因為水土不服而常吐血,四周的環境或許因為民風強悍常讓謝足擔心受怕,甚至戲稱「賭館」。一生以賭為戒的林聰奇在一年後決定搬家,舉家遷移到前鎮,租了一個住商混和的小店面,做起小吃生意來。

前鎮的生意日漸興隆,林聰奇證明外地人也可以煮出本地人的口味,許多老主顧都說林聰奇的攤子煮得合在地口味。然而接踵而來的挫折卻繼續考驗著林家人。謝足又病倒了,而且病況更危急,林聰奇為了求醫,踩著鐵馬載著謝足從高雄騎到屏東潮洲去看病,卻一直沒有起色。賺的錢,全部都填在謝足的身上,卻沒有盡頭。為了籌得更多錢,林聰奇的店24小時營業,他就睡在一旁的板凳上,只要客人來,他就起來煮菜,兩個荳蔻年華的女兒也幫忙著作,日復一日,全年無休。然而妻子謝足的身子還是日復一日地衰弱下去,為了讓妻子好起來,林聰奇決定放棄這賺錢的生意,搬離這個地方,找尋一個可以讓謝足好起來的環境。

林聰奇舉家遷到高雄縣的鳳山市,開始每日往返小港區的舊市集路邊擺起擔子,賣肉粽與切仔麵。謝足的病漸有起色,然而足足有兩年的時間,林家小攤生意清淡,門可羅雀,一旦有生意,卻又是些地痞流氓前來白吃白喝。林聰奇幾次想要討公道,卻想到萬一自己因此而入獄,家中重擔又得落在謝足身上,他看著當時年僅二十歲的長女林麗美擔心受怕的神情,他就捨不得讓她們跟自己童年一樣沒有父母的照顧,於是他忍了下來。他用時間與自己的勤勉克服一切的困難,甚至還得去菇寮打零工。慢慢的,謝足的身子也好了起來。五年時間過去,林聰奇也找到了地方口味的變化,他的小攤子也漸漸有了人氣,甚至一個當地老阿公還常常因為擔心他們這些外地人受到本地人欺負,整日在他們的攤位上幫忙守護著。就在一切看似安定下來的時候,他們經營的路口小攤卻因為商樓改建而必須遷移。林聰奇與謝足開始認真思考起在高雄落地生根的想法,有土斯有財,有土斯有根。

謝足看上了隔壁的三角窗樓厝,認為是一家安身立命的好地點。然而他們身上的錢卻不足以買下這間房子,林聰奇向農會借款,只籌得一百多萬,離目標六百萬距離甚遠。沒想到這些長年觀察著林聰奇作麵攤生意的未來鄰居都看到了林聰奇一家人克勤克儉的生活態度,決定一起籌錢幫助林聰奇買下這棟房子。這是林聰奇與謝足再一次感受到社會上陌生人的愛心與寬容,讓早年失去雙親家人庇護的他們感動於心,埋下了往後大愛施捨的種子。

林聰奇與謝足在高雄小港二苓這三角窗真正生了根,稟持著過往的克勤克儉,林聰奇經營的海產店,全天無休,客人因而稱讚他為「勇伯」。做餐飲生意非常辛苦,客人不斷上門,全家人三餐不定時,一碗麵煮好放在桌上,經常是和一群蒼蠅輪流去。然而他們的辛苦也有了回應,生活漸入佳境。精明能幹的謝足掌握財務與大方向,豁達勤勉的林聰奇則動手煮食做店面工作,五個孩子都貼心上進,讓夫婦兩在六十歲的那年到慈濟大林醫院工地參訪後,決定把事業交給孩子,專心包素粽義賣,立志要透過慈濟,幫助更多像他們過去曾經受苦的人們。

一生與病魔為伍的謝足有一顆善良的心,若走路時見到地上有香蕉皮或玻璃碎片,為擔心別人摔跤受傷,她必定隨手撿拾起來。也因此夫妻同心,謝足作甚麼事情,林聰奇也都配合。經營海產店的他們,發願茹素,從此將調味的責任交付給小兒子,甚至還希望小兒子改賣素食。兩人參加慈濟會員,定期捐款濟貧。

在參觀大林慈濟醫院的興建之後,他們對於證嚴上人蓋醫院的救人理念很感動。雖然家境並不是十分富裕,但是林聰奇除了跟謝足一起包素粽義賣之外,還以兩年的時間分期付款,為太太圓滿『榮譽董事』。謝足在診查出胃癌之後,醫生開刀前,她堅持要前往慈濟靜思精舍參訪,一向不喜出門的謝足把這趟旅行當作人生最重要的尋根之旅。花蓮之旅回來後,謝足才安心地接受手術治療,割除了胃部之後,身體逐漸衰弱下去,然而當921地震發生時,謝足不顧身體的疼痛,在街坊楊阿女的攙扶下,踏著緩慢而堅定的腳步在市場裡募款,對她來說一人身體的疼痛是抵不上那些在災區需要幫助的人們,她的勇氣與毅力感動了周遭的人,募得諸多善款捐助給慈濟,實現大愛。同年十月謝足因胃癌與世長辭。謝足過世前留下的遺願是希望來世能夠再度追隨證嚴法師的腳步,繼續為這個世界奉獻。

失去摯愛的林聰奇,一時難以接受,然而彷彿謝足早已幫她的老伴安排好似的,慈濟的師兄師姐們,就好像林聰奇的家庭成員一樣,幫忙往生的謝足,照顧著林聰奇的身心。林聰奇的孩子都說,「阿爸的老伴是慈濟,誰都不能阻擋他去做慈濟,而且師兄師姊們都很照顧他,不用我們操煩,我們支持他!」對於林家的孩子來說,母親謝足是走在前面,父親林聰奇則永遠跟隨與支持她。所以,當年母親說要做慈濟,父親馬上答應;母親往生後,父親繼續做,好像是圓滿她的遺願。慈濟大林醫院在八九年完工後,林聰奇到醫院復健科擔任志工一年有餘,幫助蔡明倫醫師照顧復健病人。在復健科的那段期間,林師伯不僅幫忙接送安養院的病人,同時也陪伴著病人走過各種療程,例如上下樓梯等能夠讓病人維持生活尊嚴的復健工作。他知道在病痛之際,病人不僅需要醫生物理上的治療,心靈上的孤單與恐懼,更需要家人的照顧,而大愛的志工正扮演著這關鍵性的角色。喪偶之痛的林聰奇,也在這復健的過程裡,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走出人生的陰霾。

林聰奇常開玩笑,過去謝足在的時候,他雖然喜歡到處去旅遊,但只要喜歡待在家裡的謝足不同意,他一定就順從謝足的意思,現在謝足過世了,他沒人管了,也自由了。而他的自由就是他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幫助更多的人。林聰奇開始出現在各個需要慈濟人的所在。九二一希望工程學校的中州國小、平和國小有他的身影,他在那裡當香積志工,住在工地裏,為各地輪班而來的志工與建築工人料理三餐,照顧茶水,從不抱怨辛苦。對他來說,能夠來到一個新的地方,認識一群新的家人,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旅行更有意義,也更有趣的。

現在的林聰奇已經七十歲了,個兒不高、身體健朗,整個人最大的特徵,就是有一雙像土地公的長眉,瞇著眼總是笑臉迎人。民國九十一年底,高雄靜思堂工地動工,亟需長期志工;他便加入茶水組,每天指導志工煮茶水及準備甜點。每天一早從小港搭第一班公車,花一小時車程,前往位於三民區的靜思堂工地服務,為高雄靜思堂工地朋友們燒煮茶水、準備每天中午和下午的手工點心;他做的菜粽,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所以人稱他「菜粽伯」。他又無師自通,把一根根竹子,點化成竹壺、竹匙、竹筒和竹碗,義賣匯聚無數愛心。有一次,上人到靜思堂瞭解工程進度,上人尋訪靜思堂工地一圈後,到茶水組慰問大家。只見門前的小空間擺滿各種竹器。上人十分喜愛這些竹茶壺,對菜粽伯說:「你做個給師父吧,大家老說我水喝太少,若是出門帶這樣一個壺,我就可以時常喝茶了。」但是,上人叮嚀:「可別做得太大,讓我提不動。」憨厚的菜粽伯竟然答道:「上人整個世界都提了,怎麼會提不動一個茶壺!」

菜粽伯一句生活話語,卻幽默的點出了上人實行大愛的無畏承擔,生活的智慧與態度表露無遺。

除此之外,林聰奇雖然因為識字不多以及眼睛的問題,沒有擔任委員,但是他影響的人卻無遠弗屆。

林連恭夫妻剛加入靜思堂工程之前,父親臥病在床多年,加上痛失愛女,夫妻兩人都陷入了生活的低潮。然而在一次慈濟列車之旅中,菜粽伯樂觀知命的個性,加上親切的長者態度,讓林連恭夫婦兩人決定聽從菜粽伯的建議到慈濟靜思堂茶水組當志工,除此之外,更加入菜粽伯主持的竹製品工藝團隊,林連恭的妻子林陳英霞從工藝品的製作中,重新肯定了自己,走出情緒性的陰霾,因為她現在相信從手中可以創造出新的可能,而這都是有著同樣喪失親人之痛的菜粽伯讓她瞭解的道理。

羅秀純從新加坡回到高雄時,身旁摯親也因為車禍與自殺而過世。打擊甚深的羅秀純到慈濟靜思堂工地的香積組工作,認識了每天待最久的茶水組志工菜粽伯。她見眼睛不好的菜粽伯每天必須在黃昏時分獨自走二十分鐘去坐公車,尊敬長者的羅秀純心裡很擔心,於是發願每天不論如何都過來載菜粽伯過去公車站。在這段旅程中,羅秀純把菜粽伯當作父親一樣分享自己的心事,而菜粽伯也會藉機開導這「第48個女兒」。羅秀純因而能夠轉換成積極面對生命的態度,現在的羅秀純不僅是委員,也是大愛媽媽,常將菜粽伯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孩子瞭解。

黃慧珠師姐是蔡碧珠師姐的姪女,因為母親過世而跟蔡碧珠相熟起來。當她前來探視在慈濟靜思堂工地茶水組工作的蔡碧珠舅媽時,身為佛光山信眾的黃慧珠大感不解,因為她覺得已經捐了善款,何必老人家又親手下去煮熱茶水,搞的一身是汗,而且整個工地都是志工穿梭其中,都一樣揮汗如雨默默工作著,她覺得有點傻。然而當時的菜粽伯一句話點醒了黃慧珠,「光是佈施是不夠的,要出來行,這才是行善,這才是福慧雙修。」黃慧珠因而加入了慈濟志業。

徐大仁是遠洋漁船大副,每三五年才回家一次,夫妻之間,父女之間都缺乏溝通,雖然徐大仁一心想要維持一家幸福,卻往往在短暫停留家裡的時間裡,與妻子、女兒爆發激烈衝突,而這次回來,整個家庭已經到瀕臨瓦解的地步。還好有慈濟與菜粽伯。

徐大仁先是在船上閱讀慈濟月刊中,首次對同在高雄打拼的菜粽伯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下船後在家裡附近的台南風味小吃鳳甲分店(菜粽伯的小兒子林東崑所經營)裡,又看見菜粽伯煮飯的照片,相隔不到數日,他為了挽救家庭而來到高雄慈濟靜思堂時大受感動,第二天又攜同全家人在餐廳裡,就碰到了笑臉迎人的菜粽伯。早年失去父親的徐大仁立刻對於這和藹可親的長者產生好感。不久之後,徐大仁在蔡榮東師兄的帶領下參加往花蓮參訪之旅,他就坐在菜粽伯旁邊,他扶持著視力不佳的菜粽伯上下車,一路上菜粽伯跟徐大仁介紹慈濟各項事業以及人生來面對各項困難挫折的心得,讓徐大仁受用不已,一路上每參觀一個志業體,都馬上興奮地打電話回家告訴妻子他的感想和感動,這趟花蓮之旅,他決定簽下大體捐贈志願書,並且捐了榮譽董事。

從花蓮慈濟回來之後,徐大仁見菜粽伯一個人住在家裡,遂每日邀請菜粽伯到家裡來泡茶聊天,菜粽伯把徐大仁一家人都當作自己一家人一樣看待,調解家裡每天劍拔弩張的糾紛,終於讓瀕臨破碎的徐家婚姻有了撥雲見日的曙光。「你要疼惜我女兒啊!」每日當徐大仁送菜粽伯回家時,他總是這樣囑咐著,由於徐太太和菜粽伯同為林姓本家,菜粽伯將她當做自己的乾女兒,而她也口口聲聲「菜粽爸」的喊著,如同至親。

慢慢的,徐大仁的心總算能夠稍微安靜下來,用耐心去解決家庭裡的問題。就這樣,因為長期離家而產生的隔閡,在長者菜粽伯以及慈濟師兄姐的關注下,找到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林聰奇的故事還在繼續著,就像千千萬萬的大愛人一樣~。

林聰奇與謝足的信念來自於生命歷程中所走過的各種酸甜苦辣好味道,一絲一毫的滋味,傳遞著大愛的溫暖,當他們接觸慈濟之後,他們認識了一群有共同體會的人們,所以他們都相信,也捨得,也奉獻~他們的大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me5566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